10.3969/j.issn.1673-5862.2014.02.001
大豆不同栽培模式与天敌协同对大豆蚜控制作用研究
2008-2010年,在辽宁东部岫岩县进行了大豆不同栽培模式(清种、大豆与玉米8∶2和8∶8间作)与天敌协同对大豆蚜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大豆蚜及天敌种群数量变动趋势有一定差异,但百株蚜量与天敌单位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天敌跟随紧密,对蚜虫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大豆蚜和天敌一般在7月11日-21日出现第1次高峰(主要危害期),7月26日-8月6日出现第2次高峰,个别年份延后或不明显.各年度间大豆蚜的发生程度不同,3种栽培模式的控蚜作用也有差异.轻发生年(2008、2009年)第1次高峰期3种栽培模式平均百株蚜量较低(0.4万头~1.3万头,清种>间作),天敌单位数量较高(51~226个),天敌控蚜作用均比较明显;第2次高峰期平均百株蚜量上升(0.9万头~2.7万头,间作>清种),但因天敌、蚜霉菌、植株抗性及小型蚜比例高(70%)等因子综合影响,蚜虫种群迅速下降,大豆均未明显受害.重发生年(2010年)第1次高峰期清种模式平均百株蚜量高达4.6万头,分别是8∶2模式的3.8倍和8∶8模式的2.6倍,天敌不足以控制蚜虫的增长,酿成危害;而间作模式蚜虫增长缓慢,蚜量低(1.2万头,1.8万头),天敌效能高,表明间作模式与天敌协同控蚜效果明显.
大豆蚜、栽培模式、天敌、协同控制
32
S435.2(病虫害及其防治)
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资助项目201103022,200803002
2014-07-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29-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