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800
基于影像组学的煤工尘肺结节分析联合临床因素预测肺癌发生的价值
目的 研究影像组学、临床因素与煤工尘肺结节恶变间的关系,构建煤工尘肺结节恶变的最佳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9年6月在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425例煤工尘肺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共628个结节CT图像,以7∶3的比例随机分成训练集和验证集,每组数据内分为恶变组和未恶变组.对结节进行基本影像特征判读并勾画感兴趣区,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利用影像组学关键特征构建Radscore公式,通过logistic回归对临床特征、影像组学特征、临床特征和Radscore建立预测模型并使用AUC及Delong检验比较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3年随访过程中病理证实恶性结节54枚,直径为(1.70±0.63)cm,未发生恶变结节574枚,直径为(1.68±0.76)cm,2组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8,P=0.642);2组接触煤尘工龄、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毛刺征与空泡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结核史、COPD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ASSO筛选出11个影像组学特征.在验证集中混合模型取得最佳效果,AUC为0.895,影像组学模型和临床模型的AUC分别为0.671、0.654.Delong检验显示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触煤尘工龄、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毛刺征、空泡征及影像组学特征与煤工尘肺结节恶变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可用来构建预测模型.
煤工尘肺、肺结节、影像组学、肺癌
21
R814.42;R135.2(放射医学)
重庆市科卫联合医学科研项目2022MSXM140
2023-03-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