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邻近节段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2407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邻近节段再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

引用
目的 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减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术后邻近节段再骨折的发生.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行PKP术治疗的438例单节段OVCF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PKP术后是否发生邻近节段再骨折分为再骨折组(32例)和非骨折组(257例).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胸腰段比例、骨密度、骨水泥注入量、椎体高度恢复率、骨水泥渗漏情况、随访期间外伤情况及再骨折时骨密度,对这些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分析其与邻近节段再骨折的相关性.结果 289例患者随访资料完整并纳入本研究,术后随访12~24(13.5±0.9)个月.至末次随访,术后共32例患者新发生邻近椎体骨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邻近节段再骨折与再骨折时骨密度和随访期间外伤情况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再骨折时骨密度(OR=0.225)是术后邻近节段再骨折的影响因素(P<0.01);随访期间轻微外伤(OR=5.254)可能是导致再骨折发生的重要外部影响因素(P<0.01).结论 PKP术后邻近节段再骨折的发生主要原因是骨质疏松的进展和随访期间的再次外伤.因此术后早期腰围保护和正规抗骨质疏松治疗及避免外伤必不可少.

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再骨折、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0

R683.2(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浙江省中医药现代化专项项目;浙江省十三五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2022-04-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591-593,712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全科医学

1674-4152

11-5710/R

20

2022,20(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