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766/j.cnki.issn.1674-4152.001245
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运用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运用技术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的RDS早产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采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运用(MIST)技术的观察组(MIST组,30例)和气管插管-使用PS-拔管(INSURE)使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技术的对照组(INSURE组,30例),收集和分析相关临床资料,比较氧代谢指标、二次PS应用、气胸、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死亡发生率及72 h内机械通气比例、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 在6、12、24、48 h时,FiO2、PaO2 、WF、PaO2/PAO2指标MIST组明显低于INSURE组,而PEEWEPAP、PaCO2指标相比,MIST组明显高于INSURE组,MIST组与INSURE组二次PS应用率(3.33% vs.20.00%)、气胸(0.00% vs.16.67%)、住院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MIST组与INSURE组72 h内机械通气(0.00% vs.3.33%)、BPD率(0.00% vs.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均无早产儿死亡.结论 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运用(MIST)技术治疗早产儿RDS,可明显改善患儿氧代谢指标、减少二次PS应用、气胸比例,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改善早产儿预后.
微创技术、肺表面活性物质、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
18
R722.6;R563.8(儿科学)
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蚌埠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蚌埠市级科技创新指导类项目
2020-05-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355-357,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