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3-7040.2005.03.024
活体顺序性荧光标记技术在实验性骨折愈合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介绍实验性骨折愈合研究中活体顺序性荧光标记的技术与方法.方法以成年兔胫骨骨折外固定为模型,术后分别以Tetracydin(TC,黄色,25 mg/kg)、Calcein(CG,绿色,10 mg/kg)、Xylenal(XO,桔色,90 mg/kg)、Alizarin-complen(AE,红色,30 mg/kg)四种荧光染料于兔颈部皮下定期注射;并于术后第3、6、12及24周活杀动物,解剖出胫骨,梯度乙醇脱水、脱脂,甲基丙烯酸甲脂包埋,切片厚度40~100 μm,打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摄像;同时通过组织学观察、X线摄片了解骨愈合速度与质量.结果顺序性荧光标记显示,加压组中钙化的内、外骨痂均于术后第2周出现于截骨处的远、近断端,但尚未形成骨性连接.亦无骨皮质的改建.外骨痂增生停止于术后12周,且骨皮质的改建至12周已渐减少,至术后24周已基本完成;对照组:内骨痂于术后第3周出现于截骨处远、近断端,无钙化的外骨痂形成,亦无骨皮质的改建;外骨痂增生停止于术后12周,骨皮质改建至24周尚未完成,其结果与组织学观察、X线摄片具有一致性.结论活体顺序性荧光标记技术可以从细胞水平判断新骨的开始时间、骨生长速度及生长方向,并能节约实验动物数量,是实验性骨折愈合研究中较为理想的研究手段.
实验性骨折、活体、顺序性荧光标记
16
R683;R322.71(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2005-07-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7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