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质辫状河不同级次构型表征及其界面控制下的岩性分布模式——以山西大同盆地侏罗系辫状河露头为例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2096-1693.2018.03.023

砂质辫状河不同级次构型表征及其界面控制下的岩性分布模式——以山西大同盆地侏罗系辫状河露头为例

引用
由于水动力的变化,厚砂层内不同级次构型界面附近会发生岩性的变化,界面附近存在具有一定厚度的"岩性复合体",从而影响厚层砂体内部的非均质性.砂质辫状河构型叠置界面多样,界面附近的岩性分布模式尤其复杂.通过对山西大同侏罗系云岗组经典砂质辫状河露头进行考察,划分了8种构型要素类型及其内部岩石相组合模式,阐述了不同级次构型界面附近沉积模式控制下的岩性组合模式,并且定量统计了5级~3级界面附近岩性复合体的展布规模(长度、厚度).分析不同级次界面附近岩性变化的成因机制,重塑了砂质辫状河沉积过程.研究表明,5级界面为单期河道的边界,界面附近为厚度较大、分布稳定的泛滥平原沉积.4级界面为单一心滩坝或河道充填的边界,界面附近有分布较不稳定的三类沉积,一是坝侧翼的侧积披覆泥岩,二是坝底的含泥砾砂岩,三是废弃河道泥岩.3级界面是心滩坝内部增生体的边界,3级界面附近有厚度较薄、分布不稳定的四类沉积,一是增生体顶的粉砂质泥岩细粒沉积,也称为落淤层,二是增生体底的薄层含泥砾砂岩,三是增生体顶的泥质冲沟沉积,四是增生体界面附近的钙质胶结砂岩.

砂质辫状河、构型要素、构型界面、岩性组合、大同侏罗系露头

3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10001、2016ZX05011-001

2018-10-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7页

245-261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石油科学通报

10-1405/TE

3

2018,3(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