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灯四段岩溶古地貌恢复及地质意义
基于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三维地震和钻孔资料,论证并选取龙王庙组顶—寒武系底界印模地震厚度来表征震旦系灯影组四段岩溶古地貌.灯四段岩溶古地貌可进一步划分为岩溶台面、斜坡和叠合斜坡3种地貌单元,且不同地貌单元具有不同的古水文条件,进而控制了岩溶作用强度和储集层质量差异.其中,叠合斜坡区域溶蚀作用最强,发育较大型的溶沟、溶洞系统,其储集空间主要为蜂窝状溶蚀孔洞,质量最好;台面斜坡溶蚀作用有所减弱,发育较小型的溶沟、溶洞系统,储集层质量相对变差;岩溶台面区域溶蚀作用最弱,主要发育小型花斑状岩溶系统,储集空间多为针孔—较小的溶蚀孔洞,整体质量相对较差,局部也存在质量较好储集体.结果表明,除高勘探程度的西部台缘带外,台内勘探程度较低的台面斜坡也可作为灯四段有利勘探区带.
古地貌、岩溶台面、斜坡、叠合斜坡、寒武系龙王庙组、震旦系灯影组、高石梯—磨溪地区、四川盆地
44
TE122.2(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十三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16ZX05004002-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2126
2017-04-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5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