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西南地区第三系碎屑岩储集层次生孔隙分布及成因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321/j.issn:1000-0747.2006.03.011

柴西南地区第三系碎屑岩储集层次生孔隙分布及成因

引用
柴达木盆地西南地区的沉积岩石学研究表明,柴西南碎屑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主要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次生孔隙发育在1700~3900m深度范围.在红柳泉和跃进地区发育2个次生孔隙带,绿草滩-乌南-弯西地区只有1个次生孔隙带.次生孔隙的成因主要是有机质演化过程中释放的有机酸和CO2形成的酸性水对碳酸盐胶结物、长石和岩屑等塑性物质的溶解.次生孔隙的发育和分布纵向上受控于烃源岩成熟时间,平面上受控于酸性水分布范围,此外还与沉积砂体所处的沉积相带和构造断裂的发育程度有关.图3参13

柴达木盆地、第三系、碎屑岩储集层、次生孔隙

33

TE122.2(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资助项目

2006-07-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315-318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石油勘探与开发

1000-0747

11-2360/TE

33

2006,33(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