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672-7088.2001.05.023
280例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及护理
@@我院于1997年8月在国内率先引进并应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技术。即选用直径分别为0.6 mm\,0.8 mm\,1.0 mm的硅胶管经外周的贵要静脉、头静脉、正中静脉,使管体直达上腔静脉。此方法在直观下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患者可带管活动,液体流速不受体位影响,特别是以往输入较困难的高渗液体、化疗药物等,均能及时输入,避免了对外周血管的损害。280例患者在护士的精心护理下,保证了管腔的正常使用。达到了预期治疗效果,并得到患者及医生的认可。
1 临床资料
280例置管治疗患者年龄在12~76岁。其中:肠瘘病人6例,各大手术后营养支持病人224例,消化道出血病人8例,高热待查病人5例,脑膜炎病人1例,周期性化疗病人32例,尿毒症病人3例。其中278例达到治疗效果,康复出院。1例因疾病救治无效后死亡。
2 置管前护理
置管应在晨护后30 min进行。置管时将病室内家属全部请出,同时减少病室内人员流动,并检查置管签字协议书是否完好。向病人及家属介绍PICC管的治疗特点,置管的方法,成功的例子,需要患者配合的要求。争取让患者完全消除顾虑后再行置管。
3 置管要求
3.1 严格选择适应置管条件的血管,否则给患者带来肉体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损失。
3.2 严格掌握无菌操作原则,一丝不苟,严格履行每一个置管环节的无菌要求。
3.3 有较高的静脉穿刺水平,技术娴熟,对所要置管患者有较高的成功把握。
4 PICC导管特点
4.1 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保留时间长。因直观下置管所以成功率高,其中280例病人中279例一次性穿刺成功,1例未达到上腔静脉。并发症少,至今无血、气胸发生。
4.2 保证化疗及高渗药物的输入:(1)管体长达至上腔静脉,不易脱出,可将患者所需液体按计划均匀滴入。特别是高渗液体可以很快被稀释,降低对血管的刺激。(2)对化疗患者:化疗药物对患者血管刺激非常大,给患者带来肉体上的痛苦和经济上的损失,而PICC为化疗患者解决了这一难题。可在无任何痛苦的情况下顺利完成整个化疗,极为有效地保护了患者的外周血管,给化疗患者带来了福音。
4.3 提高舒适程度减轻痛苦:(1)置管时无须局麻及缝针固定,为患者减少了由于麻醉穿刺及缝合带来的痛苦,给患者以安全舒适感。(2)置管后液体流速不受体位影响,可带管工作及参加体育活动。
5 PICC置管常见的问题及护理
5.1 预防感染:小换药:置管后24 h局麻穿刺点换药1次,此后每周2次,保持敷料干燥,清洁。如有污染及时更换,同时观察患者上肢及穿刺点有无红肿等症状。
5.2 防止堵塞:(1)冲管:每日治疗结束后用0.9%NaCl 20 ml冲管,将残余药液全部冲入血管内。(2)封管:每日用肝素盐水3~5 ml封管1次。肝素盐水浓度为每毫升盐水含100 U肝素(可维持抗凝12 h)。当肝素盐水注入3 ml时要边退针边推封管液,直到针头退出。注意:冲管、封管推注液体时动作要缓慢不可用力过大。
5.3 以上操作要严格无菌,每个环节均需严密消毒后操作。
6 置管期间观察要点
6.1 静脉炎:(1)每日仔细观察穿刺点皮肤的情况,同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2)如穿次点局部有压痛或稍感不适提示Ⅰ级静脉炎,此时定要及时处理,可局部敷静脉炎软膏或喜疗妥,2,3日内即可缓解。
6.2 导管堵塞:(1)PICC置管治疗患者每日输液时首先要检查重力滴速情况是否正常,然后接输液泵。(2)如重力滴速明显少于置管初时,提示有导管堵塞,可用0.9% NS反复冲洗管腔,给予一定压力,但不可用力过大。(3)较早发现及时处理,导管仍可正常使用,但如果导管堵塞时不可暴力冲管,只可原地换管,但会给患者带来经济损失。
7 小结
280例患者经PICC置管治疗,其中1例置管时遇静脉瓣未达到中心静脉;另1例晚期肿瘤患者经用PICC置管治疗,维持225 d(为患者解决了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后因病情恶化死亡。其他278例患者无1例发生静脉炎及感染,顺利完成治疗,康复出院。凡置管3周以上者,治疗结束拔管时需将置管前端2 cm剪下与穿刺点皮肤一起做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PICC为抢救患者及维持有效治疗提供了一条重要的循环通路,为患者带来了福音。
(本文承蒙黄人健副院长、高风莉副主任指导,特此致谢!)
化疗患者、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治疗、病人、穿刺点、液体流速、外周血管、上腔静脉、静脉炎、肝素盐水、导管堵塞、成功率、并发症、治疗效果、体位影响、化疗药物、封管、冲管、无菌、晚期肿瘤患者
17
R472(护理学)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