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672-7088.2001.05.015
DPT接种异常反应的护理体会
@@我院接诊外院转来白、百、破三联免疫苗(DPT)异常反应5例,其中无菌化脓3例,高热惊厥2例,现将病例及我们的作法报告如下。
1 病历
1.1 3例无菌化脓者均10~25 d,左上臂接种过DPT混合制剂,年龄4个月1例,5个月2例。局部病变特点:注射部位出现直径2.5~5 cm,形态各异、大小不等炎性浸润区,稍隆起,继而形成硬结性红肿,有触痛、压痛,约1周左右局部皮肤渐松弛,表面转暗紫色,有波动感,此时有的可慢慢吸收,有的继而破溃,有血性稀薄粘液,患儿上肢活动自如,腋下淋巴结(-),粘液细胞培养正常,血常规检查属正常范围。
1.2 2例高热惊厥,接种DPT 8~12 h,年龄3.5个月和20个月各1例。患儿夜间开始哭闹、烦躁,T 38 ℃,注射部位无红肿,急来我院诊治,测T 39.5 ℃,心率118次/min,神志清,寒战,继而抽搐呈团缩状,面色灰,牙关紧闭,即刻对症处理,镇静,吸氧,降温,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约1 min后抽搐停止。但面色转青紫,喉部痰鸣声,即给吸痰,吸出2 ml白色痰液,继而呼吸停止,行人工呼吸约3 min,自主呼吸恢复,以高热惊厥收住院。对症治疗3 d,经检查,血常规、脑电图、血气分析均正常,出院。
2 接种反应
2.1 常见反应:接种6~24 h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哭闹,注射局部红、肿、疼痛,注射部位肢体活动受限。
2.2 异常反应:高热惊厥,注射后6~24 h体温升高,持续1~2 d,T 37.1~37.4 ℃,称弱反应,T 37.6~38.5 ℃为反应,超过38.5 ℃为强反应。
2.3 无菌化脓:多数是在接种含有以铝盐作为吸附剂的疫苗后发生,注射部位可有较大的红晕,浸润,2~3周后出现大小不等的硬结,注射部位的皮下硬结软化,触之波动感,在整个无菌化脓过程中,炎症反应不剧烈,此点区别于感染化脓。
2.4 有菌化脓:注射局部有红肿热痛的表现,以浅部化脓多见,可伴全身疲乏,食欲不振,头痛发热,寒战等症状,脓肿局限后中央较软、波动感,当脓排出后症状缓解。
3 发生原因
3.1 注射进针太浅。
3.2 同一部位或短期内接种多种疫苗(菌苗)。
3.3 DPT混合制剂因含氢氧化铝吸附剂,颗粒较大,吸收缓慢,注射后经炎症阶段引起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硬结,局部组织坏死液化,造成无菌化脓,特别是注射太浅和未充分摇匀。
3.4 注射用具消毒不严,未达到无菌要求。
3.5 搔抓引起继发感染。
4 护理
4.1 炎性浸润期:发现红肿尽早使用新鲜土豆片在注射部位贴敷,连续贴敷14~24 h,硬结很快缩小吸收。
4.2 化脓期:10%鱼石脂软膏厚敷,加快吸收,无菌化脓无需注射大剂量抗生素,脓肿形成后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吸或切开排脓,创口消毒,无菌包扎,数天后可愈合。
4.3 对高热T 38 ℃时给予头部冷敷,冰枕,必要时使用退热药,物理降温,鼓励多饮水,发热一般在48 h后渐转为正常,若并发抽搐、精神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出现意外。
4.4 关键不要让小儿搔抓,分散其注意力,睡时注意防压、防挤、防破溃,局部保持清洁干燥,臀部注射的婴儿应勤换尿布,如有粪便污染及时清洗,防止合并感染。
5 预防措施
5.1 使用一次性1 ml注射器,1人1针1管,严格消毒,疫苗注射前应充分摇匀。
5.2 改上臂三角肌注射为臀部外上1/4深部肌注。
5.3 禁止同一部位短期内连续接种多种疫苗。
5.4 接种前向家长交待清楚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的接种反应、处理方法,使之配合。
接种反应、异常反应、注射部位、化脓、无菌、高热惊厥、疫苗、注射局部、炎性浸润、吸收、混合制剂、红肿、保持呼吸道通畅、注射器、症状、氧化铝吸附剂、血常规、消毒、感染、发热
17
R18(流行病学与防疫)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