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672-7088.2001.05.005
4例亚急性海绵状脑病的护理体会
@@亚急性海绵状脑病(Creutzfeldt-Jakob,CJD)。是一种非常规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传染性疾病。全球散发,罕见[1]。国外经病理确诊的CJD患者已超过2 000例,而我国经病理确诊的CJD到目前为止仅31例。由于其发病率极低,认识不足,故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的相关经验甚少。我院1984年3月~2000年6月,经临床及病理检查确诊4例,其中2例为尸检,2例为脑组织活检。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典型病例介绍
例1:患者,男,64岁,2000年4月13日入院。现病史:进行性痴呆,左侧肢体麻木,视物障碍2月余,加重10余天。查体:左上肢不自主颤动,视物不清,头痛,紧箍感;眩晕,走路不稳;血压15/12 kPa,心率102次/min。辅助检查:头CT未见异常;MRI示双侧脑室旁白质内可见异常信号阴影,双侧脑白质脱髓鞘;脑电图示中、重度异常。入院后,病人痴呆进行性加重,躁动不安,且出现腹胀,左膝关节疼痛,难以忍受。入院第13天出现扭转痉挛,而后出现幻听、幻视、不愿进食等精神症状。入院第16天行脑活检,病理提示CJD病。
例2:患者,女,69岁,2000年6月1日入院。现病史:肢体震颤1 a,加重伴智能减退4个月;言语不能,尿便失禁2 d。查体:意识模糊,表情淡漠,言语不能,智能障碍,眼前挥手无反应,眼睑下垂,红肿;四肢呈痉挛性屈曲,双侧病理(+),颈强,二便失禁;血压23/14 kPa。辅助检查:头CT无异常;MRI示双侧脑室三角区周围脑白质区可见斑块状异常信号灶,轻度脑萎缩。入院第11天行脑活检,病理提示CJD病。
2 护理体会
2.1 保护性措施与制度
本病的病原体为病毒,是一种特殊的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质,属CNS传染病,虽未列入法定传染范围,但动物接种传代,医源性接触感染已被证实。潜伏期为数月至数10年[2]。故临床上要按照传染病的护理要求,设立隔离房间,单独护理。为杜绝医源性感染,应设立专护,穿戴隔离衣帽,处置时戴口罩,必要时戴一次性乳胶手套,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同时应限制家属探视,减少接触机会[3]。
2.2 环境舒适,操作轻柔,心理呵护尤为重要
病人最突出的一个症状就是肌阵挛发作,扭转强直;加之病人常伴意识模糊、智能下降、视力障碍及幻视、幻听等。因此,病人在毫无心理准备和失去视力协助及辨别力、适应力的情况下,护士予以翻身、注射等处置时,都会引发或加重肌阵挛发作,甚至出现去脑强直状态,影响操作进行。我们的做法是给予心理护理,通过温和的语言,轻缓的动作使病人消除焦虑情绪与恐惧心理,然后再进行各项处置。另外,平时要注意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刺激(如较强的气、声、风等)。病室安静,温湿度适宜,对该病尤为重要。
2.3 并发症的预测及观察
2.3.1 精神症状:患者表现有幻视、幻听或者躁动谵妄,不认亲人,不断喊叫,打人骂人等。此时护士必须守护在床边,必要时使用约束带将病人束于床边护栏,以防坠床、自伤或误伤。并及时配合医生用药控制患者的精神症状。
2.3.2 癫痫发作:应解开衣领,以减少呼吸道阻力,将头偏向一侧以便口腔分泌物流出,分泌物多时应及时吸除以防窒息,按常规事前取出假牙,置牙垫或口咽通气道,防舌咬伤,保持气道通畅。予吸氧,同时详细记录抽搐发作次数及时间等。
2.3.3 肢体瘫痪:出现肢体瘫痪时,应做好被动运动,患肢的按摩。还要定时协助予以翻身,更换卧位。受压部位要及时按摩,骨隆起处要加软垫保护,定时全身擦浴,至少每天1次,尤其汗多时或发热时,要增加次数,保持皮肤清洁防止褥疮发生。
此外,口腔护理、鼻饲护理、留置导尿都应常规做好。经积极治疗和预见性观察护理,本文病例病
亚急性海绵状脑病、护理体会、精神症状、病人、病理确诊、肌阵挛发作、患者、肢体瘫痪、意识模糊、异常信号、言语不能、心理、辅助检查、操作、一次性乳胶手套、中枢神经系统、智能、障碍、医源性、脑活检
17
R51;R473.5(传染病)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