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2-5069.2008.06.002
乙型肝炎病毒囊膜蛋白前前-S至前S2区自激活功能的初步研究
目的 构建含乙型肝炎病毒(HBV)囊膜蛋白的前前-S至前S2区酵母细胞表达质粒,以重组质粒转化酵母细胞后的自激活作用来探讨靶区域表达蛋白是否具有反式激活作用.方法 用多聚酶链反应法扩增含前前-S区的前-S2基因序列,定向克隆于pDEST32载体,经序列测定,重组质粒命名为pDEST32-pS2.用乙酸锂转化法将重组质粒转化酵母菌MAY203,经Western blot法验证重组质粒在酵母细胞中的表达.按酵母双杂交法将重组质粒和载体pDEST22共同转入酵母细胞MAY203,并在SC/-Leu/-Trp/-His三缺培养基及不同浓度梯度3AT培养基中生长,判断靶区域编码蛋白是否具有自激活功能.结果 重组质粒pDEST32-pS2经序列测定含有HBV自前前-S至前-S2基因序列,Western blot法证实转染重组质粒的酵母细胞可表达前S1和前S2蛋白.将pDEST32-pS2与pDEST22共转染MaV203,证实被转染酵母细胞不能在浓度为28mM的3AT培养基中生长.结论 构建了pDEST32-pS2表达载体.pDEST32-pS2可在酵母细胞中表达部分囊膜蛋白,前前-S区至前S2区域编码的部分表面抗原可能具有较弱的反式激活作用,可以被3AT所抑制.
乙型肝炎病毒、前前-S区基因、酵母细胞双杂交技术、反式激活作用
11
R37;S94
厦门市首批重大疾病科研攻关项目WKZ0501;厦门市卫生局医学科研立项项目WSK0506;厦门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Z03109;福建青年科技人才创新项目2006F3127;福建高校新世纪人才创新资助项目
2009-01-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361-363,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