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1671.2011.07.011
64层螺旋CT多种后处理技术对肺静脉影像学评价的价值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肺静脉影像学评价的价值.方法 收集103例胸部血管成像资料,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血管分析(VA)、仿真内窥镜(VE)、斜面重组(OR)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分别对肺静脉进行影像学评价,比较分析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肺静脉影像学评价的价值.结果 VR、MIP显示肺静脉与左心房连接类型较好,但在对肺静脉进行测量时有时较难确定肺静脉孔的位置及测量的起止点;VA能对肺静脉孔及主干自动进行测量,提供的数据信息丰富,但图像处理相对复杂、费时;VE能从心腔内对肺静脉孔及其周围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显示其他后处理技术不易显示的解剖结构,但需调节到适合的阈值及观察角度,要求操作者有一定的后处理技术和经验;OR操作简单,能显示肺静脉与左心房的连接情况,对肺静脉的测量相对简单、易行、省时.VA、VE、OR 3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肺静脉孔的测量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肺静脉的影像学评价各有优势和不足,综合应用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能提供更为全面、精确的肺静脉解剖学信息.
肺、肺静脉、血管造影、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27
R322.1;R814.43;R814.42(人体形态学)
2011-08-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017-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