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基因胚系突变特点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基因胚系突变特点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67例CSCC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提取组织样本的基因组DNA、构建基因组文库和杂交捕获胚系突变基因的外显子序列进行有效PCR扩增和富集;采用二代测序(NGS)技术检测基因胚系突变情况并对其突变位点进行筛选、分类和分析.结果:57例发生胚系突变的CSCC患者组织样本共检出46种胚系突变基因及其相应的125个突变位点.46种胚系突变基因在CSCC患者中排名前10位的为 FANCA、MSH2、BRCA2、BRCA1、BRIP1、TSC1、PTCH1、MSH6、CHEK2 和 CDKN2A,其中 FANCA、BRCA2、MSH2、BRCA1及BRIP1等30种基因突变出现在2例及以上的患者中;这些突变分别发生在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其突变类型分别为3个移码缺失突变、112个非同义突变、4个同义突变、2个非移码缺失突变、1个终止突变和3个可变剪切位点突变.在125个突变位点中有24个(19.20%)位点发生致病性突变和101个(80.80%)位点发生非致病性突变.24个致病突变位点发生在 19 例 CSCC 患者对应的 11 种基因(FANCA、BRCA1、BRCA2、MSH2、PALB2、BRIP1、ATR、CHEK2、FLCN、MRE11A 和 NF2)中,其中新发现 5 个突变位点 BRCA1(c.2350del:p.S784Rfs*8)、MRE11A(c.1532del:p.N511Ifs*13)、NF2(c.1724del:p.N575Ifs*24)、ATR(c.1222A>G:p.I408V)和BRIP1(c.3391T>C:p.Y1131H)在CLINVAR和HGMD数据库中未收录.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基因胚系突变在绝经状态和病理分化程度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胚系突变位点的变异类型也仅在非同义突变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1种基因的致病性突变是潜在地促进CSCC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其致病性突变位点可能是CSCC发生更加密切相关的致病位点.新发现的5个突变位点可能参与CSCC发生和发展的致病机制,有望成为CSCC未来需要关注的突变位点.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基因、胚系突变、临床特征
39
R737.33(肿瘤学)
贵州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贵阳市科技计划
2023-08-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454-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