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cn101070-20201217-01906
儿童肺动脉窦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及随访
目的:探讨儿童肺动脉窦(PSC)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VAs)射频消融方法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2014年3月至2020年7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儿科成功行射频消融治疗的15例PSC起源的VAs患儿,患儿均符合射频消融手术适应证,总结其心电图特点及射频消融方法,射频消融术中根据患儿的年龄、体质量选择不同弯型的消融导管,将消融导管采用倒"U"型或倒"P"型的方法送至PSC,术后随访预后,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患儿年龄6~15(11.6±2.6)岁,体质量19~65(39.9±12.2) kg,PSC起源VAs的体表心电图呈左束支阻滞图形,下壁导联R波直立,aVR、aVL导联呈QS型,各个PSC起源VAs表现有差异。术中患儿均在右心室流出道未寻找到理想的激动点或消融不成功。在PSC内标测到最早的靶点及消融成功。15例VAs的起源点均位于肺动脉窦底部,起源于右窦者11例(73.3%),前窦者3例(20.0%),左窦者1例(6.7%),靶点处局部电位较体表QRS波提前(27.3±6.0) ms。随访(2.7±2.0)年,无VAs复发及并发症出现。结论:在导管操作轻柔、消融功率适当的前提下,儿童起源于PSC内的VAs消融成功率高、复发率低、安全性高。
室性心律失常、肺动脉窦、射频消融、儿童
37
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8YFC1002602;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2018YFC1002602
2023-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439-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