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cn101070-20200528-00902
血小板聚集功能监测在儿童脓毒症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血小板聚集功能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53例脓毒症且血小板计数>100×10
9/L患儿(脓毒症组)及53例同龄行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并比较2组间差异。脓毒症组患儿按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分为危重组(评分≤80分)及非危重组(评分>80分);按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并于入院第1、3天行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并行常规出凝血指标及临床资料记录,比较危重组与非危重组、存活组与死亡组间血小板聚集功能及上述常规出凝血指标有无差异,分析血小板聚集功能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脓毒症组和健康对照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脓毒症组中非危重组和危重组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脓毒症组存活44例(83%),死亡9例(17%)。脓毒症组血小板聚集功能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47.4%比79.9%)(
P<0.001)。脓毒症组中危重组与非危重症组比较:血小板聚集功能显著降低(32.5%比53.4%,
P<0.05);纤维蛋白原(FIB)显著降低(3.28 g/L比4.53 g/L,
P<0.05);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显著增高(12.1 mg/L比6.0 mg/L,
P<0.05);血小板计数减低(215×10
9/L比346×10
9/L,
P<0.05);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死亡组血小板聚集功能显著低于存活组(11.1%比59.7%,
P<0.001)。危重组中死亡患儿第1、3天血小板聚集功能持续处于较低水平(11.1%、10.9%),存活患儿第1、3天血小板聚集功能相对处于较高水平(59.7%、65.7%)。血小板聚集功能与FIB、钙离子水平呈正相关(均
P<0.05),与PCIS呈正相关(
P<0.001)。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聚集功能为脓毒症死亡的影响因素;根据血小板聚集功能所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其曲线下面积为0.889(
P<0.001),截断值18.3%,灵敏度88.6%,特异度77.8%,当其水平<18.3%时,患儿死亡风险增加。
结论:脓毒症患儿在血小板计数无减少时已出现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患儿血小板聚集功能水平与其危重程度相关。脓毒症早期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对患儿不良预后有预警作用。
脓毒症、血小板聚集功能、凝血功能、儿童
36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儿科学科协同发展中心专项经费资助XTCX201820;The Special Fund of the Pediatric Medic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Center of Beijing Hospitals AuthorityXTCX201820
2023-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377-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