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2095-428X.2015.13.020
首诊误诊为淋巴结炎的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特征
目的:探讨首诊误诊为淋巴结炎的不完全川崎病(IKD)的临床特征,以降低此类川崎病(KD)的误诊率,减少冠状动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 KD患儿临床资料,以发热和颈部淋巴结大为首发症状而误诊为淋巴结炎的 IKD 患儿作为 IKD 组,典型 KD 患儿作为 KD 组,比较2组患儿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共1004例患儿纳入研究,IKD 组31例(3.1%),KD 组973例(96.9%),2组患儿均以1~2岁起病多见,分别占38.7%(12例)、26.4%(200例),男女构成比分别为2.44:1.00、1.76:1.00,IKD 组平均发热时间[(10.3±5.7)d]显著长于 KD 组患儿[(7.4±3.6)d](t =0.162,P ﹤0.05)。IKD 组以发热、颈部淋巴结大为主要临床表现,单侧与双侧淋巴结大患儿各8例(各占25.8%),余患儿单双侧不详;其中4例(12.9%)伴皮疹,6例(19.3%)伴口唇改变,7例(22.6%)伴指端脱皮,10例(32.3%)伴结膜充血。实验室检查中 IKD 组的 WBC、C 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 KD 组(P ﹤0.05),清蛋白、乳酸脱氢酶水平高于 KD 组。IKD 组患儿对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无反应的发生率低于 KD 组(3.6%比16.2%,χ2=3.817,P ﹤0.05)。IKD 组患儿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和巨大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分别为71.0%(22/31例)、16.1%(5/31例)和9.7%(3/31例),高于 KD 组[28.1%(273/973例)、4.9%(48/973例)、1.1%(11/973例)](χ2=3.540,P ﹤0.05)。结论首诊误诊为淋巴结炎的 IKD 较典型 KD 患儿发热时间长、冠状动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实验室检查中 WBC、CRP 偏低,在临床工作中应对其提高警惕,对于发热合并淋巴结改变的患儿注意除外 KD 诊断,减少因误诊或漏诊导致的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不完全川崎病、典型川崎病、发热、颈部淋巴结大、冠状动脉瘤
R541.4;R725.4;R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创新平台项目;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工程
2019-01-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1035-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