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褒贬明哲理
教学过程中,曾经有学生提出过这样一个哲学问题:成语“望梅止渴”和“画饼充饥”,无论是“望梅”,还是“画饼”都属于意识范畴,不管是用“望梅”来“止渴”,还是用“画饼”来“充饥”,其实质都是试图用意识来作用于物质,而事实上“望梅”缘何可以“止渴”,从而得到人们的赞誉,“画饼”却不能“充饥”,反而让人不断去讥笑暗讽呢?针对这样一个疑惑,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进行了分析、总结和教学反思,尝试着去寻找答案.
5
2018-08-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