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套叠的超声诊断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0253-9926.2018.08.009

小儿肠套叠的超声诊断

引用
小儿肠套叠是儿科临床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年龄多在0~2岁,其中最为高发的年龄阶段是4~9个月[1].小儿肠套叠是诱发婴幼儿急性肠梗阻的常见因素之一,肠套叠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①阵发性哭闹,常为阵发性急性或亚急性腹痛,部分伴反跳痛;②腹部包块;③ 胶冻样黏液血便,典型者呈果酱样;④呕吐,可伴粪臭味;⑤发热,多见于监护人比较大意、就诊延迟的患儿.小儿肠套叠如果诊断不及时,会引起肠壁缺血坏死,严重者直接危及患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超声诊断是一种价廉、无痛苦、无创伤、重复性强的检查手段,在诊断小儿肠套叠过程中,具有以下3个方面的优势:①重复性强,易被患儿所接受;②具有比较高的诊断正确率[2];③评估手术指征:倘若肠套叠鞘部长径>65 mm、横径>45 mm,或肠壁水肿显著(厚度>5 mm)、肠壁回声层次消失或出现断续征象,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肠壁未探及星点状血流信号且较长时间观察不到肠壁蠕动,或者套叠超过24 h提示应及时行手术治疗,以免肠壁坏死,发生穿孔、弥漫性腹膜炎等并发症.基于此,及时对小儿肠套叠进行超声检查、必要时进行追踪复查非常重要.笔者根据相关工作经验,综合分析小儿肠套叠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为肠套叠的诊断和改行外科治疗提供典型的图像和科学的数据参考,现报告如下.

47

2018-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877-878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山西医药杂志

0253-9926

14-1108/R

47

2018,47(8)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