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与核素全身骨显像对骨转移瘤诊断价值的比较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0253-9926.2016.04.010

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与核素全身骨显像对骨转移瘤诊断价值的比较

引用
骨骼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随着恶性肿瘤治疗方法的发展,患者的生存时间不断延长,骨转移瘤的风险也随之增加。目前常用诊断骨转移瘤的全身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PET )、核素全身骨显像及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whole‐body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WB‐DWI)。PET 可同时显示骨、软组织及淋巴结的转移情况,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但存在辐射、价格昂贵、普及率较低的缺点。核素全身骨显像一次成像能显示全身骨骼情况,对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得到临床公认,且价格相对低廉、无检查禁忌证,普及率较高,但其同样存在辐射及特异性较差等不足[1]。WB‐DWI成像是一种较新的磁共振成像方式,它利用肿瘤组织细胞具有水分子运动受限的特点,使骨转移瘤在DWI成像上表现为高信号[2],从而做出诊断,具有无辐射、检查简便、费用低廉等特点,应用前景广阔。但作为一种新的成像方法,其对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以及与其他影像学检查诊断效能比较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旨在对WB‐DWI成像及核素全身骨显像两种影像技术对骨转移瘤诊断价值进行比较,评价两者在骨转移瘤诊断中的作用及效能。

磁共振成像、弥散成像、核素全身骨显像、骨转移瘤、诊断价值、computed tomography、影像学检查方法、恶性肿瘤治疗、特异性、普及率、辐射、发射计算机、组织细胞、转移部位、运动受限、影像技术、应用前景、一次成像、效能、显示

45

R44;R73

河北省卫生厅青年科技课题20090232

2016-05-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402-405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山西医药杂志

0253-9926

14-1108/R

45

2016,45(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