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氯西林钠的合成工艺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氟氯西林钠的合成工艺

引用
氟氯西林钠最早由英国Beecham公司研发。氟氯西林钠为第四代半合成的异恶唑青霉素,通过侧链改变使之具有一个受保护的中央内酰胺环,从而具有抗青霉素酶的作用,并对胃酸稳定,能口服,具有更广的抗菌谱。它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黏肽的生物合成而起到强大的杀菌作用[1],尤其是对青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很强的灭菌活性。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敏感的革兰阳性菌引起的各种感染,包括产β-内酰胺酶的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在异恶唑青霉素中,有苯唑、氯唑、双氯及氟氯4种,它们有很相似的化学结构,抗菌作用也类似,但由于其在人体中的血药浓度及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不同,所以表现出的临床效果就有了很大的差异。受试者接受相同剂量的药物后,氟氯总血药浓度高于苯唑和氯唑,类似于双氯,但氟氯与人体血浆蛋白的结合率类似于苯唑和氯唑,低于双氯,所以氟氯游离血药浓度水平均高于苯唑及氯唑,并且几乎是双氯的2倍,明显显示出了强于其他3种药物的疗效[2]。现在该品种已载入2000版英国药典。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氟氯西林钠及其制备方法,先将 N1,N-二苄基乙二胺盐与氟氯西林酸混合生成盐,然后再用阳离子树脂置换得到氟氯西林钠,该方法产率不高并用到阳离子树脂,易引入杂质而且操作复杂,不利于工业化生产。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另一种制备氟氯的方法不仅操作复杂,且产品晶型较差,稳定性不好。本文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优化物料配比,简化复杂操作,通过大量试验探索,得出了以下的合成路线,解决了以往工艺路线复杂,原料价格相对昂贵,成品纯度低、收率不高等问题。

氟氯西林钠、游离血药浓度、青霉素、阳离子树脂、专利文献、血浆蛋白、金黄色葡萄球菌、异恶唑、结合率、制备方法、操作、细菌细胞壁、工业化生产、革兰阳性菌、英国、药物、物料配比、试验探索、生物合成、杀菌作用

R92;R91

2014-01-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1429-1430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山西医药杂志

0253-9926

14-1108/R

2013,(2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