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1-7414.2021.04.011
2018~2020年西安地区儿童食源性腹泻病病原菌分布特征和耐药性及鼠伤寒沙门菌聚类分析
目的 研究西安地区儿童食源性腹泻病流行病学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预防和治疗儿童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西安市儿童医院2018年8月~2020年8月门诊及住院食源性腹泻病患儿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的致病菌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scopy,MALDI-TOF MS)鉴定聚类分析、血清学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合临床病例对阳性结果患儿的年龄分布、患病季节性差异、病原菌血清学分布、耐药情况及同源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食源性腹泻病患儿送检粪标本1435例,致病菌阳性标本117例,阳性分离率8.15%,其中检出较多的是沙门菌,占90.60%(106/117),鼠伤寒沙门菌50.43%(59/117),肠炎沙门菌27.35%(32/117);食源性腹泻病患儿发病主要集中于两个年龄段,其中2岁以下婴幼儿致病菌检出率5.92%(29/490),3~6岁学龄前期儿童致病菌检出率高达12.35%(61/494).致病菌于夏季(7~9月份)检出率最高13.16%(55/418),其季节性分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970,P<0.05);儿童分离的沙门菌对三、四代头孢菌素普遍敏感,其中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均<25.00%,喹诺酮类中环丙沙星多数表现为中介,比例高达91.55%,儿童常用氨苄西林(88.15%)及复方新诺明(71.36%)耐药率较高;采用质谱聚类分析59株鼠伤寒沙门菌同源情况,发现该院患儿食源性腹泻病分离的鼠伤寒沙门菌主要为两大簇(Ⅰ型和Ⅱ型)及3个亚小簇(Ⅰa,Ⅰb,Ⅱa).结论 儿童食源性腹泻病的主要致病菌为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夏季3~6岁学龄前期儿童病原菌分离率较高.沙门菌对三、四代头孢菌素敏感率均较高,可针对儿童食源性腹泻病行降阶梯治疗.聚类分析显示该地区的鼠伤寒沙门菌的同源性较低,亲缘关系相对分散.临床及感控部门应高度警惕儿童食源性腹泻病,加强对沙门菌流行病学监测力度.
食源性腹疾病;儿童腹泻;沙门氏菌;耐药性;同源性
36
R378.22;R446.5(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17SF-119
2021-08-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51-5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