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日本的学术之知与儒教重构——作为近代之“知”的“哲学史”的建立
前言
几年前,我在《江户儒教和近代之“知”》(ぺりかん社、2002年)一书中,试图从民族国家论的角度重新把握江户后期到近代初期的日本儒学思想展开.书中我聚焦于民族国家创建之际“知”的重构,将之作为我们现代之“知”的形态起源,就儒学“知”的重构问题进行了论述.17、18世纪东亚世界的通用语言是儒教,特别是朱子学的用语和原理.朱子学的语言基于本体论式的思维法则思辨而抽象地说明整个世界,对日本近世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影响对象包括了力图建构与朱子学对立的新思想体系的古学派和提倡脱离儒教的本居宣长等人的“国学”.19世纪,遭受“西洋冲击”的东亚世界迫切需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框架,而传统的思维框架或明或暗都是以朱子学的思维和语言为基础的.
近代、日本、学术、儒教、重构、朱子学、思维框架、民族国家、东亚世界、语言、思想体系、思维法则、儒学思想、打破传统、对象包、本体论、原理、学派、形态、西洋
G12;G03
2014-08-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6页
5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