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外心理史学概述
本文主要介绍19世纪末至20世纪末西方和中国心理史学发展的基本状况.狄尔泰和李凯尔特是德国批判历史哲学中新康德主义的杰出代表;从费弗尔、布洛赫到布罗代尔,则代表着法国年鉴学派”精神状态史”研究与”长时段”理论有机结合的过程.这期间,弗洛伊德是促使心理史学转变的主要人物.二战后,西方心理史学的中心转移到美国.中国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接受心理史学,朱谦之、何炳松具有译介之功;梁启超最早尝试使用心理史学的方法.六七十年代以后,经殷海光、李泽厚到王富仁、谢天佑等人的不断努力,心理史学真正在中国付诸实践,且渐成气候.至新的世纪之交,心理史学在普及中已形成诸多的研究门类,其中以章开沅提出的”离异与回归”的分析模式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
心理史学、年鉴学派、心态史、文化心理结构
K091(史学史)
2007-07-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