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842/j.cnki.issn1671-8151.201901025
不同植被配置模式下矿区土壤有机碳与酶活性动态
[目的]探究植被配置模式下矿区废弃地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蔗糖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寻找适宜矿区废弃地植被恢复最佳配置模式.[方法]以山西焦煤集团西山煤电屯兰煤矿废弃地为样地,选取31种植被配置模式进行植被恢复,长期固定监测植被恢复区(0.62 hm2)和自然恢复区(0.5 hm2),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对2015-2017年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蔗糖酶与过氧化氢酶数据进行研究.[结果]与自然恢复区相比,采取植被恢复措施样地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升.0~20 cm土壤层中,灌木+草本植被配置模式增长有机碳含量最多,提升56.4%,乔木+草本植被配置模式提升微生物量碳含量最多,提升99.2%;20~40 cm土壤层中,乔木+灌木+草本植被配制模式增长有机碳与微生物量碳含量最多,分别提升55.2%和97.6%.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分别为0.627和0.686.微生物量碳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无显著相关.[结论]圆柏促进土壤有机碳与微生物量碳增加效果明显.植被恢复可显著提升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植被恢复促进根系以及微生物释放相关物质,促进土壤有机碳及微生物量碳增加,提高土壤中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从而提升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速率.
植被恢复、配置模式、土壤有机碳、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酶活性
39
X53(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20121101009
2019-07-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9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