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应用三向瓣膜式PICC效果评价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9-6493.2013.18.033

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应用三向瓣膜式PICC效果评价

引用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艾滋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也是艾滋病常见死亡原因.新型隐球菌是一种条件致病性真菌,一般在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才会致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和肺,亦可侵犯骨髓、皮肤、黏膜和其他内脏,以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CM)最为多见,也最为严重[1].近年来,随着艾滋病病人的增加,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发病率亦有上升趋势,尤其是在东南亚、南部和东部非洲[2,3].我院为三级乙等传染病专科医院,收治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逐年增多.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需要长期静脉输入高浓度刺激性的药物完成病原治疗,疗程大约3个月.为了能使药物更好地发挥作用防止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4],为保证病人顺利完成治疗,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职业暴露发生,我们采用三向瓣膜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为病人实施静脉输液,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深静脉留置导管、留置效果

27

R473.74(护理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自筹经费科研课题Z2012624

2013-08-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1860-1861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护理研究

1009-6493

14-1272/R

27

2013,27(18)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