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绒山羊IGF-Ⅰ基因5'调控区多态性与产绒性状相关
根据表型性状选取少量辽宁绒山羊个体,直接进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基因5'调控区克隆测序以确定单核苷酸多态(SNP)位点,共发现4个SNPs,分别是G→C(388 bp)、A→G(668 bp)、A→C(719 bp)、G→A(752 bp)的突变,导致5'调控区305~800 bp中比野生型个体减少一个CdxA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但C/EBP的值(89.2)高于野生型(88.5).然后通过引入错配碱基创造酶切位点技术和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520只辽宁绒山羊进行基因型检测,结果表明,每个SNP位点在本群体中都有AA(野生型)、AB和BB(突变型)三种基因型,且4个SNPs位点共有13种单倍型组合.将不同SNP的基因型及单倍型组合与绒产量、绒纤维细度和绒纤维长度进行关联分析发现,SNP2位点的AA基因型绒纤维细度极显著低于AB型和BB型(P<0.01),而SNP4位点AA基因型产绒量显著高于AB型和BB型(P<0.05),单倍型组合H7H7与产绒量和绒纤维细度均有显著相关(P<0.05).IGF-Ⅰ基因可能是影响绒山羊产绒性状的主要候选基因.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PCR-RFLP、辽宁绒山羊、产绒性状
36
S827.1(家畜)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6BAD01A11;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资助项目2007AA10Z151
2009-06-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566-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