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2-5972.2011.02.001
脊柱非融合技术
@@ 1911年Hibbs和Albee首先应用腰椎后路融合技术治疗脊柱畸形病例,四十余年后Smith和Robinson及Cloward提出颈椎前路椎间减压植骨融合治疗颈椎病,脊柱融合技术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和临床实践,已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退行性脊柱疾患.脊柱融合技术通过重建椎间高度、增加节段稳定性,获得很好的近期疗效,是目前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常规方法,并成为评价此类疾病治疗效果的金标准.然而,融合固定改变了脊柱功能单位正常的生物力学环境,使相应脊柱节段运动功能丧失,导致邻近节段应力负荷集中、异常活动增加,从而加速了邻近节段的退变.近几十年来,能否采用接近脊柱正常生理环境的方法来解决脊柱退行性疾病是各国脊柱外科医生不断思索的问题,非融合动态固定的理念和方法应运而生,椎板成型术、人工椎间盘、人工髓核、弹性椎弓根系统和棘突间稳定系统等动态固定的方法和技术相续进入临床,并取得很好近中期临床效果.本文对目前脊柱主要的非融合技术做一简要的述评.
脊柱退行性疾病、融合技术、治疗效果、邻近节段、方法、动态固定、临床效果、椎弓根系统、椎板成型术、人工椎间盘、椎间高度、应力负荷、稳定系统、外科医生、生理环境、融合治疗、融合固定、人工髓核、临床实践、力学环境
8
R68;R6
2011-06-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