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030/j.cnki.issn.1000-3665.2019.03.04
南方小型岩溶流域与非岩溶流域的释水过程及径流组分差异
我国南方岩溶流域和非岩溶流域下垫面条件和含水介质结构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产汇流过程及机制,进而导致不同释水时段径流组分的开发利用价值不同.为深入理解岩溶流域的产汇流机制并探索岩溶流域的水资源评价方法,文章对鄂西庙沟岩溶流域和高家坪非岩溶流域共31次洪水过程进行了流量衰减分析,对比分析了两个流域的标准衰减方程、典型次降雨的释水过程以及不同洪峰流量下的径流组分差异.结果 表明:岩溶流域的释水过程快于非岩溶流域,其衰减系数比非岩溶流域大40%;两个流域的河流基流均来自裂隙介质释水,裂隙介质为流域的主要储水空间,但非岩溶流域的裂隙介质比例比岩溶流域高8.8%;随洪峰流量增加,两个流域的地表径流占比均呈对数形式增大,地下径流占比均呈对数形式减小;岩溶流域径流组分随洪峰流量变化比非岩溶流域更为敏感,其地表径流占比变幅为4% ~ 40%,而非岩溶流域则始终小于10%.文章定量评价了管道和裂隙介质在流域中的导水及储水功能,在进一步刻画岩溶流域产汇流过程及机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研究结果可为岩溶山区水资源评价和流域水文模型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岩溶流域、非岩溶流域、流量衰减、释水过程、径流组分
46
P641.134(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7YFC0406105;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13103800,DD20160304;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CFB17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07199;自然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KDL20170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CUG170670
2019-06-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27-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