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鱼养殖种群与广州附近4个野生种群的遗传关系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7520/biods.2019290

唐鱼养殖种群与广州附近4个野生种群的遗传关系

引用
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是为数不多的几种原产中国的世界性观赏鱼类之一.自2003年以来,多个唐鱼野生种群相继被发现,其濒危状态和等级由野外灭绝降为极危.为研究唐鱼养殖种群与广州附近野生种群之间的遗传关系,本文分析了唐鱼3个代表性养殖种群和4个野生种群,共计186个样本的Cyt b基因、2个核基因(ENC1和RAG1)以及13个微卫星位点数据.基于K2P模型的遗传距离结果显示,唐鱼野生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在0.005-0.015之间,养殖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001-0.009.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唐鱼养殖种群包含4个单倍型谱系分支,其中2个分别与广州附近2个野生种群聚在一起,另外2个分别独立成支.单倍型网络亲缘关系分析显示,清远种群只有1个单倍型且与芳村养殖种群共享,芳村养殖种群拥有最多的单倍型.基于微卫星数据的STRUCTURE分析表明,所有种群最佳分簇数为2,清远种群与养殖种群聚为一簇,良口和石门种群聚为另一簇.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养殖种群高度重叠并能与野生种群分开,清远种群与养殖种群存在部分重叠.利用IMa3的基因流分析表明,存在清远种群至芳村养殖种群的单向基因流.综合本文结果,作者认为唐鱼养殖种群应起源于广州附近多个野生种群.清远种群来源于养殖种群中的芳村养殖种群.建议在未来唐鱼的保护策略中,应禁止不规范的放流活动并且禁止将不同野生种群补充至养殖种群,同时加强唐鱼养殖种群和野生种群的遗传资源管理和持续监测.

Tanichthys albonubes、线粒体基因、核基因、微卫星、基因流

2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平台项目;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国家留学基金;广东省高校青年优秀科研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华南师范大学拔尖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

2020-07-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474-484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生物多样性

1005-0094

11-3247/Q

28

2020,28(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