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根部真菌-植物互作网络结构特征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7520/biods.2018339

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根部真菌-植物互作网络结构特征

引用
不同功能群的根部真菌可能会与植物差异性地互作, 并进一步影响地下真菌与植物群落构建.本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方法检测了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中常见植物的根部真菌;采用网络分析法比较了丛枝菌根(AM) 真菌、外生菌根(ECM) 真菌, 以及所有根部真菌与植物互作的二分网络(bipartite networks) 结构特性.从槭树科、番荔枝科、夹竹桃科、冬青科、棕榈科、壳斗科、樟科和木犀科等8科植物的根系中, 检测到297, 831条真菌ITS1序列, 这些序列被划为1, 279个真菌分类单元(OTUs), 其中子囊菌门748个、担子菌门354个、球囊菌亚门80个, 以及未知真菌97个.核心根部真菌群落(420个OTUs) 中, 至少有三类不同生态功能的真菌常见, 即丛枝菌根真菌(40个OTUs, 占总序列数23.4%) 、外生菌根真菌(48个OTUs, 13.9%) 和腐生型真菌(83个OTUs, 19.8%) .尖峰岭山地雨林根部真菌–植物互作网络结构特性的指标普遍显著高于/低于假定物种随机互作的零模型期待值.在群落水平, 不同功能型的根部真菌–植物互作网络表现出不同或相反的结构特性, 如丛枝菌根互作网络表现为比零模型预测值高的嵌套性和连接性, 以及比零模型低的专一性, 而外生菌根互作网络呈现出比零模型预测值低的嵌套性和连接性, 以及比零模型高的专一性.在功能群水平, 植物的生态位重叠度在AM互作网络高, 而ECM互作网络低;真菌的生态位宽度在ECM互作网络窄, 而在AM互作网络较宽.共现(co-occurrence) 网络分析进一步揭示, ECM群落的物种对资源的高度种间竞争(植物、真菌高C-score), 以及AM群落的物种无明显种间竞争(低C-score), 可能分别是形成反嵌套ECM互作网络及高嵌套AM互作网络结构的原因.上述结果说明, 尖峰岭山地雨林中至少有两种及以上的种间互作机制调节群落构建:驱动AM互作网络冗余(nestedness) 及ECM互作网络的高生态位分化(专一性) .本研究在同一个森林内探讨了不同功能型的真菌-植物互作特性, 对深入理解热带森林的物种共存机制和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根部真菌、热带山地雨林、互作网络、嵌套性、专一性

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60107,31670628;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CAFYBB2017ZE01

2019-06-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3页

314-326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生物多样性

1005-0094

11-3247/Q

27

2019,27(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