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分析秦岭有蹄类动物活动节律的季节性差异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24/SP.J.1003.2014.140073

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分析秦岭有蹄类动物活动节律的季节性差异

引用
2009年8月至2013年4月期间,在陕西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利用18台红外相机收集到羚牛(Budorcas taxicolor)、川西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小麂(Muntiacus reevesi)、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6种有蹄类动物的照片数据,通过相对丰富度指数分析了它们的活动规律及季节性差异.结果表明:(1)6种有蹄类动物在研究区域总丰富度达到了58.71%,其中羚牛的相对丰富度是28.02%,川西斑羚13.24%,毛冠鹿10.08%,中华鬣羚4.21%,小麂2.26%,林麝0.90%.(2)6种有蹄类动物的月相对丰富度反映了其年活动格局,其中羚牛、川西斑羚、毛冠鹿、中华鬣羚、小麂表现出一致性,即夏季活动最为频繁,秋季减弱,冬季达到活动低谷,春季逐渐回升;而林麝则在冬季活动最为频繁,夏季最弱.(3)日时间段相对丰富度反映了动物全年的日活动规律,其中川西斑羚和羚牛相似,主要以白天活动为主;毛冠鹿、小麂、林麝具有明显的晨昏活动习性;中华鬣羚活动高峰出现在02:00-06:00和20:00-22:00,以夜间活动为主.(4)分析不同季节6种有蹄类动物日活动规律,羚牛在春季出现一定的差异,活动高峰出现在16:00-20:00;川西斑羚、毛冠鹿、中华鬣羚在冬季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活动高峰相对延迟或者提前;小麂春季表现出差异,活动主要集中在00:00-10:00和18:00-20:00;林麝由于数据相对较少,在4个季节表现出不同的活动规律.(5)夜行性分析得到中华鬣羚具有较强的夜间活动能力,夜间相对丰富度达到了65.81%.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监测有蹄类动物种群的变化,为保护区有效保护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机陷阱、有蹄类、活动节律、季节性差异

2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干扰机制下秦岭森林景观格局对动物多样性及行为特征的影响”41271194

2015-01-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737-745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生物多样性

1005-0094

11-3247/Q

22

2014,22(6)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