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导管接触性溶栓的临床疗效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13241/j.cnki.pmb.2020.13.01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导管接触性溶栓的临床疗效研究

引用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下肢DV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12月间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治疗的126例下肢DVT患者作为病例组,另外选取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的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下肢DVT的危险因素.将病例组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系统溶栓组(采用系统性溶栓治疗)和导管溶栓组(采用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两个亚组,各63例.评价两组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双下肢周径差和静脉通畅度评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尿激酶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红细胞计数(RBC)、手术外伤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RBC、手术外伤史均是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导管溶栓组痊愈率为57.14%(36/63),高于系统溶栓组的33.33%(21/63) (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双侧大腿周径差、双侧小腿周径差以及静脉通畅度评分均明显减小,且导管溶栓组上述指标均明显小于系统溶栓组(P<0.05).导管溶栓组治疗时间和尿激酶用量明显少于系统溶栓组,但住院时间明显长于系统溶栓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BMI、RBC、手术外伤史均是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下肢DVT的疗效显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系统性溶栓、导管接触性溶栓、临床疗效

20

R543;R654.3(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Z161100001016290

2020-09-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2458-2462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1673-6273

23-1544/R

20

2020,20(1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