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292/j.1000-4890.201605.019
干扰/利用方式对喀斯特石灰土团聚体分布及其碳氮含量的影响
基于长期控制实验,研究了干扰/利用方式(封育、砍伐、火烧,种植牧草和种植玉米等5种处理方式)对典型喀斯特地区石灰土团聚体分布及团聚体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各干扰/利用方式土壤团聚体组成都以>5和2~5 mm粒级为主,其中封育和砍伐地>5 mm粒级团聚体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方式,火烧和玉米地则在<2 mm的4种小粒级团聚体含量呈现较高值;全土和团聚体中有机碳和总氮含量基本以封育最高,砍伐、火烧居中,而以牧草和玉米地最低;各干扰/利用方式下团聚体有机碳分布规律不同,随团聚体粒级减小,封育和砍伐地呈波浪形分布,玉米地呈倒“V”形分布,团聚体总氮分布较平稳,团聚体碳、氮在0.054~0.25 mm均呈现最低值;封育和砍伐处理的>5 mm团聚体碳、氮占全土含量和贡献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处理,且各干扰/利用方式土壤团聚体碳、氮主要存在于>5mm和2~5 mm粒级(均为60% ~ 82%),可将>2 mm粒级团聚体作为喀斯特山区土壤碳、氮固持的特征团聚体.
喀斯特、石灰土、干扰、利用方式、团聚体、有机碳氮
35
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计划“广西喀斯特区生态服务提升与民生改善研究示范”KFJ-EW-STS-09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1445,31270555资助.
2016-07-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140-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