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生态足迹时空差异及公平性分析
评价区域自然资源的公平分配程度是权衡社会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的基础.在测算2005-2016年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生态足迹的基础上,分析生态承载力、生态压力指数及足迹深度、足迹广度的时空差异特征,采用基尼系数、经济贡献系数与生态承载系数构建生态足迹的公平性评价模型.结果 表明,沿线省份人均生态足迹增长趋势存在较大差异,新疆、宁夏、青海等省份增长较为显著,甘肃、陕西、广西、云南、重庆、四川等省份增长相对较小.结果 显示,西北省份较西南省份生态足迹增长较快,但人均生态承载力未发生显著变化.沿线省份生态压力指数均呈缓慢上升的趋势,但差异性正逐步扩大.足迹深度呈缓慢增长的趋势,均大于1,足迹广度变化平缓.经济贡献基尼系数和生态承载基尼系数分别置于[0.15,0.23]和[0.23,0.30]区间,均低于“0.4的警戒线”.其中,陕西、四川和重庆属于“高经济贡献、低生态承载贡献”的省份,青海、云南和甘肃属于“低经济贡献、高生态承载贡献”的省份,新疆、广西和宁夏属于“低经济贡献、低生态承载贡献”的省份.为此,提出对不同经济贡献与生态承载贡献的省份制定适宜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政策,加强空间管控能力,推动重点开发区的区域一体化和合作协同发展,促进省际间产业协作,利用双(多)边合作机制,提高区域自然资源的配置水平.
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基尼系数、经济贡献系数、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
3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15XJL009;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2017109SF/RK003-5
2019-09-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5040-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