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颗粒还田对黑土土壤酶活性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为探讨不同玉米秸秆颗粒还田量对黑土生物学特性及细菌群落的影响,在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农业科技示范园试验地设置秸秆0%还田,还田量0 kg/hm2(CK)、秸秆60%还田,还田量4500 kg/hm2(JG1)、秸秆70%还田,5250 kg/hm2(JG2)、秸秆80%还田,6000 kg/hm2(JG3)、秸秆90%还田,6750 kg/hm2(JG4)和秸秆100%还田,7500 kg/hm2(JG5)6个处理,通过连续2年大田试验,研究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以及细菌群落的变化.结果 表明:秸秆还田能够增加土壤蔗糖酶(3.29%-32.12%),脲酶(5.32%-52.66%),过氧化氢酶(0.60%-27.11%),碱性磷酸酶的活性(10.89%-64.20%),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1.32%-7.07%)、氮(16.35%-80.46%)含量;秸秆施入土壤也提高了黑土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提高了土壤固氮、分解养分及抵御病害能力,并降低了放线菌门相对丰度,降低了土壤病害发生概率,还出现了具有固氮、吸磷、改良土壤特性的新细菌,可见玉米秸秆还田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细菌数量和种类多样性,进而使土壤系统向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综合研究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以6750 kg/hm2为较适宜的玉米秸秆颗粒还田量.
秸秆颗粒还田、黑土、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细菌群落
39
农业部黑土地保护与利用试点项目2016-GC0082-5;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126
2019-10-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4347-4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