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泥养分富集条件下11种水生植物的光合氮利用效率
为揭示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河涌底泥的生理生态适应性及其净化能力,选取11种水生挺水植物(包含6种本土植物和5种外来植物)结合河涌底泥进行试验.通过测定试验一年后植物叶片的光饱和光合速率(Psat,μmol m-2 s-1)、比叶面积(SLA,m2/kg)、总氮含量(TN,mg/g)和光合作用氮利用效率(PNUE,μmol mol-1 s-1),比较分析物种间生理与结构特性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种间的SLA层次比较分明,最高的大叶皇冠草(20.31±0.30)与最低的鸢尾草(7.22±0.31)相差近3倍.种间的Psat在(3.76±0.57)(鸢尾草)-(21.53±1.20)(水罂粟)之间,水罂粟比鸢尾草高81.79%.种间的PNUE从42.53±8.42(鸢尾草)至655.8± 100.93(天使花),美人蕉、水罂粟、风车草和香蒲的PNUE值均较高,且差异不明显(P>0.05),这些植物的PNUE显著高于较低PNUE的种类(包括菖蒲、蓝花草和鸢尾草)(P<0.05).种间SLA分别与PNUE和Psat(μmol kg-1 s-1)呈显著的正相关,SLA和Psat(μmol m-2s-1)分别与TN(mmol/m2)呈显著负相关(P<0.05).外来植物类群的PNUE、SLA、Psat和TN均显著高于本地植物类群(T-test,P<0.05),说明外来水生植物在养分富集化环境下能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具有潜在的高生长速率和种间竞争优势.
光合氮利用效率、氮、比叶面积、水生植物、底泥
38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5FY210100;中国科学院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管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
2018-08-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4923-4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