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荒漠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于2015年7月在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膜果麻黄(Ephedra przewalskii)、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合头草(Sympegma regelii)、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和珍珠猪毛菜(Salsola passerina)5种典型荒漠植物根际土壤样品,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结合Sherlock微生物鉴定系统分析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5种荒漠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种类和组成差异显著,其中表征革兰氏阳性菌的18∶0 iso、16∶0 iso和17∶1 iso ω9c分别为红砂、珍珠猪毛菜特有表征放线菌的18∶1 ω7c 10-methyl仅在珍珠猪毛菜根际存在.总PLFAs、真菌、放线菌和真菌/细菌在珍珠猪毛菜中显著最高,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在膜果麻黄和珍珠猪毛菜根际显著高于其他植物,AM真菌在合头草根际有最高值.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与植物相比,土壤因子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更为显著,其中易提取球囊霉素对放线菌有显著影响,土壤碱解氮是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主要影响因子.同时,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可用于检测不同荒漠植物根际微环境土壤退化状况.
土壤微生物群落、磷脂脂肪酸(PLFA)、荒漠植物、甘肃安西荒漠
3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70533,31770561
2018-06-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2855-2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