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刺槐与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为阐明不同人工林生态系统间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差异,采用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陕北黄土丘陵区落叶阔叶树种刺槐和常绿针叶树种油松人工林乔木、灌草、枯落物和土壤(土层深度0-100cm)C、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刺槐乔木各器官(叶、枝、干、皮、根)C含量显著低于油松,但N和P含量显著高于油松.因此,油松的C∶N和C∶P显著大于刺槐,而N∶P小于刺槐.2)刺槐林下枯落物N和P含量显著高于油松,但C含量显著小于油松.此外,油松林下枯落物C∶N(70.21)大于刺槐林下枯落物C∶N(19.71),说明油松林下枯落物分解较慢,有利于养分的存储.3)刺槐和油松人工林土壤C、N含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P含量则基本保持不变.刺槐人工林土壤中C含量低于油松,N、P含量在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4)刺槐人工林内乔灌草叶、枯落物与土壤C、N、P及其计量比的相关性多集中在10-20、20-30cm土层,面油松林中各组分与土壤营养元素的相关性相对较小,其中20-30cm土层中无显著相关性,说明相比刺槐人工林而言,油松人工林内土壤层N、P供应量对植物叶片N、P含量影响不显著.本研究为深入了解黄土丘陵区生态系统养分耦合循环机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黄土丘陵区的植被恢复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化学计量特征、刺槐、油松、人工林、差异性
3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506;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41201088,41601058
2018-04-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328-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