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湾中国对虾生长特性及其空间分布
根据2010年5月-10月调查资料,对山东莱州湾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的资源状况、生长特性及其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莱州湾放流前本底调查资料表明,目前山东莱州湾中国对虾捕捞产量主要来源于增殖放流,且在一定条件下捕捞产量与放流数量成正相关关系.依据2010年中国对虾生物学数据,应用R语言命令对中国对虾体长体重关系和体长生长方程进行了拟合,并对拟合系数进行了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对虾体长与体重系数a、b处于显著水平(P<0.05),中国对虾体长生长方程拟合系数K、t0、L∞处于极显著水平(P<0.001),故拟合效果明显,获得为中国对虾生长参数雌虾为K=0.0226、t0=37.45d、L∞=200.77 mm、W∞=80.50 g、tr=85.18d(8月4日),雄虾为:K=0.0419、t0=40.25d、L∞=145.81 mm、W∞=23.37 g、tr=67.24d(7月18日),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中国对虾个体明显减小,生长速度加快,生长拐点提前了1个月.另外,根据大面调查体长数据,对各个站位体长组出现频率进行Ward聚类分析,利用R语言聚类树的融合水平值定义划分水平,选择具有最大跳跃的分组水平,将中国对虾虾群大致可分为两个组群,河口组和深水组,同时按照各体长组的多度值大小,探讨了各组内具有代表性的分类体长组,结果表明,河口组的中国对虾以体长125-135mm为主,深水组以体长115-125 mm和105-115 mm为主,河口组个体明显大于深水组;河口组分布区入海河流较多,饵料生物丰富,以软泥底质为主,有利于中国对虾的摄食和前期保护,深水组分布于莱州湾中东部,蟹类资源相对较高,且以沙质底质为主,对中国对虾的生长与保护产生一定的影响.
中国对虾、生长特性、R语言、群落分析
36
P7 ;R3
山东省渔业资源增殖效果评价SD2012-2014;莱州湾中国对虾资源增殖管理优化控制模拟研究ZR2013DQ016;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泰山学者’岗位TS200651036经费
2016-03-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803-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