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埋与水分对科尔沁沙地主要固沙植物出苗的影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5846/stxb201306181733

沙埋与水分对科尔沁沙地主要固沙植物出苗的影响

引用
蒿属半灌木乌丹蒿(Artemisia wudanica)、白沙蒿(A.sphaerocephala)、差不嘎蒿(A.halodendron)是科尔沁沙地的主要固沙植物.其中乌丹蒿和差不嘎蒿是科尔沁沙地的本土植物,白沙蒿为来自于库布齐沙漠、毛乌素沙地的飞播植物.设置了5个沙埋深度(0.5、1.0、1.5、2.0和3.0 cm)和4个水分梯度(86、171、257和342 mL,分别模拟每月25、50、75和100 mm的降雨量),以探讨3种植物幼苗出土对沙埋和水分的响应.结果表明,沙埋与水分均显著影响着3种蒿属植物的幼苗出土(P<0.001).3种植物最适沙埋深度在0.5-1.5 cm范围内,萌发出土时适宜水量要高于当地种子萌发期的平均降水量(50 mm/月).两种固沙先锋植物乌丹蒿和白沙蒿的种子出苗率均显著高于差不嘎蒿,乌丹蒿较白沙蒿也明显为高,尤其在水分缺乏时,表现出两种先锋植物种子出苗对干旱有更好的适应性.协方差分析表明,乌丹蒿幼苗死亡率显著高于白沙蒿和差不嘎蒿(P<0.05),在达到75 mm/月降水量时,3种植物的出苗较好,但不能满足乌丹蒿幼苗生长对水分的需求,而实际种子萌发期的降水量平均只有50mm/月.因而降水的缺乏导致乌丹蒿种群更新出现问题,加之飞播植物的竞争,使得近几年科尔沁沙地较多乌丹蒿种群出现衰退.

沙埋、水分、种子萌发、幼苗出土、蒿属

35

S81;TS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60130;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2011MS0524;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RCPY-2-2012-K-049

2015-10-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2985-2992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生态学报

1000-0933

11-2031/Q

35

2015,35(9)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