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冬季不同粒级浮游生物的氮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与生物量的关系
生物量在营养级上的分布作为一种生态系统的指示指标,可以指示因人类干扰和环境变化导致的生态系统的改变,揭示生态系统功能的差异性.调查了冬季大亚湾不同区域各粒级浮游生物的生物量大小及其氮稳定同位素丰度比值(δ15N)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通过构建营养级谱比较了大亚湾不同区域浮游食物网结构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浮游生物的δ15N值基本随着粒径的增大而增加,但100-212 μm粒级的δ15N值为5.08‰,略低于1.2-100 μm粒级的5.58‰.>500 μm粒级的δ15N值最大,平均为8.16‰.在湾口和敞水带的S1、S9站各粒级的δ15N都要小于其他站位,而各粒级δ15 N的最大值一般都出现在湾底的S8站.在各粒级颗粒物中,1.2-100 μm粒级的δ15N最适合用来指示水体的环境状况,受陆源输入影响较小的海域的δ15N值小.生物量与氮稳定同位素构建的营养级谱的斜率与总溶解氮的浓度和氮磷比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处于湾口的站位的营养级谱的谱线要更陡峭一些,表明该处捕食者/被捕食者的比率更低.
氮稳定同位素、浮游生物、浮游食物网、营养级谱、大亚湾
32
S96;O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06066,41130855;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SQ200907;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9B030600004;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2015-10-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7102-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