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山区景观多样性变化的生态学意义对比——以贵州四个典型地区为例
岩溶石漠化是中国西南典型的土地退化,但关于岩溶山区景观多样性的研究还不多见,岩溶山区景观异质性强,景观格局空间差异大,岩溶山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引起的景观多样性变化,其生态学意义有何差异,值得开展研究.采用高分辨率的航片和遥感影像,以100mx100m网格为单元,分析了贵州省王家寨、后寨河、花江和茂兰4个典型岩溶地点的景观多样性指数在1963年和2004年的空间分布.把4个研究地点景观多样性指数空间分布图与其土地退化图结合起来,对比其多样性指数变化与土地退化和生态恢复的关系.结果表明:(1)茂兰、后寨河和花江多样性指数都表现出随距聚落距离增加而减小的趋势,王家寨1963年和2004年则表现出随距聚落距离增加,多样性指数先减小后增加.(2)茂兰地区以森林为基质,后寨河地区坡耕地退耕为林、灌、草地,土地利用方式单一,景观破碎化程度降低;因此,茂兰、后寨河地区多样性指数的降低表明该地区生态实质上有所恢复;花江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逐渐向多样化方向发展,石漠化景观逐渐被林灌斑块代替,多样性指数升高表明该地区植被有所恢复;王家寨地区峰丛坡地多样性指数增加表示生态有所恢复.(3)研究地点多样性的升、降不能简单地与生态变好、变差直接联系.只有正确Ⅸ分岩溶地区的景观基质.才能准确运用景观指数分析石漠化土地的变化趋势.
喀斯特山区、景观多样性、生态学意义、评价
31
S71;X3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6CB403200;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5-0819;贵州省高层次人才科研条件特助经费项目TZJF-2007
2015-10-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3882-3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