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东部14个温带树种树干呼吸的种内种间变异
采用红外气体分析仪--局部通量测定法于2009年6-10月原位测定了东北东部山区14个温带森林主要组成树种的树干表面CO2通量(RW),旨在量化种内和种间RW的差异,探索RW随树木直径和季节的变化规律,为深入理解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构建和校验其模型提供基础数据.测定的树种包括:散孔材阔叶树(白桦、枫桦、山杨、紫椴、五角槭)、环孔材和半环孔材阔叶树(春榆、黄菠萝、胡桃楸、蒙古栎、水曲柳)、针叶树(兴安落叶松、红松、红皮云杉、樟子松).结果表明:树种、月份及其交互作用均显著地影响RW(P<0.001).测定期间平均RW波动在1.32(黄菠萝)-3.12μmol CO2·m-2·s-1(兴安落叶松)之间,其中环孔材和半环孔材阔叶树的平均RW,高于散孔材阔叶树,而针叶树的平均RW变异较大.各个树种RW的平均值均呈单峰型季节变化模式,其中7月份最高、10月份最低.RW种内的绝对变异(标准误,SE)波动在0.11-0.29 μmol CO2·m-2·s-1之间,相对变异(变异系数,CV)波动在61%(红皮云杉)-89%(白桦)之间.各个树种的RW均有随胸径(DBH)增大而增加的趋势,但两者之间的回归模型及其决定系数因树种而异.除了春榆和水曲柳之外(P>0.05),其它树种的RW与DBH之间的回归关系显著(P<0.05),表明DBH可作为某些树种RW预测和上推的一个简便实用的指标.这些结果强调了在树干呼吸能力的比较和上推估测时应充分考虑其种内种间差异的重要性.
树干表面CO2通量、季节动态、胸径、散孔材、环孔材、针叶树
31
S75;S71
"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2011BAD37B01;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804001,201104009-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25010
2015-10-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3581-3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