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河湿地不同植被对农业非点源氮污染的控制效果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滨河湿地不同植被对农业非点源氮污染的控制效果

引用
滨河湿地作为连接河流水体和陆地的一个功能过渡界面区,是河流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一个重要过渡带,也是保护河流水体的最后一道屏障,对水质净化和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黄河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孟津扣马段为研究对象,采取野外定位观测试验和稳定同位素示踪(人工富集15N源的同位素稀释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滨河湿地土壤对农业非点源氮的持留作用、渗漏到地下水中的农业非点源氮和湿地不同植被对滞留在土壤中的农业非点源氮的吸收作用.结果显示: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滨河湿地的农业非点源氮在3个实验样方的垂向和侧向都发生了渗漏.滨河湿地土壤对农业非点源氮的滞留作用主要发生在0-10cm,相当于一个过滤器的功能.3种受试植被土壤表层的滞留量为芦苇(0.045mg/g)>藨草(0.036mg/g)>水烛(0.032 mg/g),分别占到土壤滞留氮的59.2%、56.3%和56.1%.滞留在土壤中的农业非点源氮污染存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效应.滨河湿地特殊的氧化还原条件导致强烈的土壤微生物反硝化作用以及滨河湿地植被对氮素的吸收作用,使得0-10cm土层土壤外源氮变化速度最快,1个月后,滞留芦苇、水烛、藨草样方中15N下降了77.8%、68.8%和8.3%;3个月后,芦苇、藨草、水烛样方中的15N下降了93.3%、72.2%和37.5%.滨河湿地复杂的水文过程,使得滞留在土壤表层的农业非点源氮迁移转化更为复杂多变.监测数据显示,在实验设计的浓度和强度范围内农业非点源氮没有对地下水造成影响.不同植被和同一植物的不同生长时期对滞留在土壤中氮的吸收能力差别较大,吸收量依次为芦苇嫩芽(9.731 mg/g)>老芦苇(4.939 mg/g)>藨草(0.620 mg/g)>水烛(0.186 mg/g).通过对生物量计算得出滨河湿地芦苇、水烛和藨草对农业非点源氮的吸收能力分别为氮吸收量96.11、3.76、0.32 kg/hm2.可见,滨河湿地作为连接河流与陆地的缓冲带,通过截留、过滤、植物吸收等过程能有效的削减农业非点源氮对临近地表水体污染,对农业非点源氮污染控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理的滨河湿地保护与利用模式对河流水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滨河湿地、植被样方、农业、非点源污染、氮污染

30

TU9;S15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09-0120;中国科学院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KLURE2010-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70276;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资助2010B610006

2015-10-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5759-5768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生态学报

1000-0933

11-2031/Q

30

2010,30(2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