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1000-0933.2007.08.036
荒漠-绿洲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其活性对比
结合野外观测与实验室研究方法,对比研究了准葛尔盆地南缘盐生荒漠与绿洲农田土壤微生物活性与其群落组成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土壤温度与湿度对荒漠-绿洲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荒漠开垦为绿洲后,土壤细菌明显增加,真菌无明显变化,放线菌显著减少.细菌在绿洲农田土壤矿化作用中占主导,真菌则在荒漠中占优势,绿洲农田土壤微生物活性 (包括真菌与细菌活性) 明显高于荒漠.温度对荒漠-绿洲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只在一定土壤湿度范围内作用显著,绿洲农田受其影响较大;荒漠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绿洲农田,但水分与盐分因素抑制了微生物对其的分解和矿化.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导致了荒漠绿洲间土壤湿度及盐份的较大差异,加之与土壤温度极显著的交互作用,使得开垦后土壤有机碳的易得性增强,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显著改变,进而有机碳的矿化速率加快,土壤碳库随之消减.
荒漠-绿洲、微生物活性、CO2释放、矿化、真菌、细菌
27
Q938.1(微生物学)
亚洲太平洋地区环境创新战略资助项目APEIS;环境综合监测子课题IEM资助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
2007-09-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3391-3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