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种菊科外来植物种子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的差异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321/j.issn:1000-0933.2007.02.005

八种菊科外来植物种子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的差异

引用
种子繁殖是菊科植物延续后代的主要途径.目前在菊科植物中出现了大量的有害入侵植物,有鉴于此,选择典型的6种入侵植物和2种非入侵植物对其种子表面形态特征、种子千粒重、种子萌发特性、种子激素和单宁等代谢产物进行测定,试图对这些菊科入侵植物的入侵原因进行探讨.所选择的植物包括:取种于温带的入侵植物假苍耳(Iva xanthifolia Nutt)、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 L.)和非入侵植物波斯菊(Cosmos bipinnata Cav.);亚热带的入侵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um (L.)R.M.King and H.Robinson.)和非入侵植物金光菊(Rudbeckia serotina (syn.R.hirta)).结果表明,在传播方式上,入侵植物比非入侵植物传播方式较为高等且多样化,薇甘菊、飞机草、紫茎泽兰均具有冠毛且种子轻小,适于风力传播;豚草和三裂叶豚草具有钩刺,易被人或动物携带;假苍耳种子较小且容易和北方的谷类等作物种子混杂,增加了人类活动传播的机会;而非入侵种金光菊和波斯菊种子较大,主要靠重力传播.在种子萌发率上,出现了南高北低的现象,这可能与种子的休眠有关,种子萌发速率在入侵种和非入侵种中平均为3d,两者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在种子生理生化特性上,种子GA和IAA含量在入侵种和非入侵种中区别不大,平均值分别在0.9~5μg/g和0.079~0.3μg/g之间;单宁含量出现南高北低现象,但在入侵种和非入侵种之间没有规律.所以在简单的风干种子的激素和单宁含量、种子萌发速率上并不能揭示出入侵种的快速占领新生境的能力.

入侵性、有性繁殖体、传播、萌发、激素、单宁

27

Q145;Q945;Q948(生态学(生物生态学))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04191;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QC06C006;东北林业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创新资助项目

2007-03-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442-44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生态学报

1000-0933

11-2031/Q

27

2007,27(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