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干旱区水分驱动的生态演变机理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321/j.issn:1000-0933.2004.10.003

内陆干旱区水分驱动的生态演变机理

引用
我国内陆河流域约占国土面积1/3,降水集中在山区,盆地干旱少雨,形成内陆河平原独特的非地带性生态群落.针对内陆河干旱区水资源条件与生态特点,从水分-生态相互作用机理入手,系统研究了以绿洲为中心的内陆干旱区沿河平原生态问题,以此作为干旱区生态需水研究的基础.由于径流运动的作用,平原生态系统表现出有序的层次结构:以河流为中心向两岸依次为绿洲、过渡带、荒漠;植被等级和盖度逐渐由高向低演变,分别为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地和高盖度草地、中盖度草地、低盖度草地、沙漠、戈壁.植被生态系统的这种规律性反映了地下径流(潜流场)的变化.在干旱少雨(年降雨量小于100mm)的环境中,来自河川补给的潜水蒸发,成为植被水分最主要来源,对植被生态系统起决定性的作用.根据生态景观的需水补给条件界定内陆河盆地生态系统的组成,给出了平原生态圈层结构的定义.当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发生变化时,水资源分布和补给条件相应发生变化,并导致生态系统圈层结构随之发生变化.生态圈层结构理论成为干旱区生态需水计算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基础,据此构造定量化的水分驱动生态演变模型.利用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遥感影像1∶10万解译图,结合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西北内陆区20世纪70~90年代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结果与生态圈层结构理论分析完全相吻合.总体趋势是:人工绿洲普遍扩张,天然绿洲普遍退缩.绿洲和荒漠之间的交错过渡带严重退化.荒漠化面积持续扩大.

水分来源、生态结构、演变机理

24

P333;Q148;X143(水文科学(水界物理学))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96-912-01-04,96-912-01-01S;水利部创新项目SCX2002-10

2004-12-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2108-2114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生态学报

1000-0933

11-2031/Q

24

2004,24(10)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