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1000-0933.2004.02.004
鼎湖山马尾松林群落生物量生产对人为干扰的响应
通过处理(根据当地习惯收割凋落物和林下层)和保护(无任何人为干扰)样地的比较,在10a时间里研究了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 林群落生物量生产对人为干扰的响应.1990~1995年,由于人为干扰活动而直接从处理样地取走的有机质总量为21.21 t/hm2.1990~2000年,保护样地林下层生物量以34%~53%的年增长速率从2.23 t/hm2逐年提高,至1995年达到高峰(11.10 t/hm2),之后因与乔木层马尾松生长竞争原因而下降至9.44 t/hm2;地表凋落物主要来源于林下层植物且地表凋落物量变化与林下层生物量变化相类似.在整个试验过程,尽管保护样地和处理样地乔木层马尾松个体总数均随时间而减少,但它们的总生物量则随时间而增加且其增加的速率随时间和样地不同而异.1990~1995年,保护样地总生物量增加了38.3%(从 81.2 t/hm2 增至 112.3 t/hm2),较处理样地(收获林下层和凋落物)总生物量增加的百分比高4.7个百分点(33.6%,从98.8 t/hm2 增至 132.0 t/hm2).然而,1995~2000年,保护样地总生物量增加的百分比为29.1%(从112.3 t/hm2 增至 145.0 t/hm2),较处理样地(1995~2000年也停止人为干扰)增加的百分比却低3.2个百分点(32.3%,从132.0 t/hm2 增至174.7 t/hm2).可见,1990~1995年,人为干扰活动使处理样地马尾松林乔木层生物量年平均增长量降低,即年平均增长量约减少1.58 t/hm2,此量相当于每年通过林下层和凋落物收割活动而直接从林地中取走的生物量的34%~46%.
人为干扰、生物量生产、马尾松、退化、恢复、鼎湖山
24
Q143;Q948(生态学(生物生态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028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中国科学院所长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21524
2004-03-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19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