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8-8873.2011.06.002
东江草鱼标志放流技术研究
东江放流草鱼的全长为( 18.2±2.0) cm,体长为(14.8±1.6) cm.在标记前进行草鱼食性转化驯养.试验采用两种标志方法对草鱼进行标记,第一种方法用直径为0.14 mm的铜丝把椭圆形塑料标志牌(8 mm×5 mm×1 mm)挂在草鱼背鳍第一和第二支鳍骨间缝隙处,第二种方法剪除左侧腹鳍.标记后需进行为期10 d的暂养,使其穿刺部位愈合.总共放流草鱼10万尾,其中标志草鱼4万尾(挂牌标记1万尾,切腹鳍标记3万尾),标志草鱼占放流草鱼总数的40%,放流后1个多月时间内,总共回捕放流草鱼881尾,其中标志草鱼278尾,标志草鱼占回捕放流草鱼总数的百分率(标志率)为31.6%,总回捕率为0.695%.同时,食性分析发现放流草鱼已摄食江中水草和水葫芦的根,并带进一些藻类,饱食度高(4~5级),表明其在1个多月时间内完全适应了江中环境,放流效果好,标志放流技术可行.该技术要点:(1)放流草鱼的体长在11~17 cm范围内,既适于作切腹鳍标志,又适合作挂牌标记,其挂牌位置为背鳍肌肉内第一与第二支鳍骨间缝隙;(2)标记后需要经过约10 d的哲养治疗使伤口愈合;(3)放流前应作2周的食性转化训练,从吃饲料转变为吃草;(4)在水草茂盛的江段放流有利于放流草鱼尽快找到食物,较快适应环境,提高成活率.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标志放流技术、东江
30
S931.9(水产资源)
东江水生态系统健康监测、维持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20092X07211-009
2012-04-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575-580,601